隨著土地成本和物流吞吐量與日俱增,對倉儲物流中心的庫容量要求越來越大,尤其是單位面積的庫容量,這就不可避免要求高架立體倉庫的高度越來越高。然而,高架立體倉庫貨架的高度經常受到種種限制,如廠房建設高度的限制、工程建設成本的限制等,無法做到更高。針對這種情況,許多項目將高架庫安裝在負一層的地面上,以此來有效增加高架立體倉庫的高度。由此也帶來了新的問題:一是高架立體倉庫內空很高,常常達到24m以上,屋面下掛設備安裝面臨較大困難;二是貨架和堆垛機的重量重、高度高、數量多,如何有序、高效安排吊車進入倉庫,將物資起吊至地下室進行安裝,并保障人身和設備的安全,成為了項目安全施工、質量保障和工期保障等的核心問題。
配送中心工房自西向東軸網為7.5m×3m+0.15m+10.8m×5m+9.6m=86.25m,自南向北軸網為7.8m×11m=85.8m。工房功能分區詳見圖1。
高架庫位于倉儲區,包含了三個區域,分別為入庫區、倉庫區、高架庫暫存區,建筑物東西正面寬22.5m,南北長85.8m,面積1930.5m2。
高架庫區上部主體結構形式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排架,基礎結構為預應力管樁、地面結構為混凝土板地面,天面結構為鋼結構,施工時,場地周邊設置有高空塔吊。
該高架立體庫由3個巷道組成,配置3臺單深位堆垛機,巷道長度53m,貨架高度22m。
由于屋面下方需安裝消防支管,為避免碰撞貨架,建筑物屋面與高架庫貨架頂部距離較遠,若按傳統方案施工,即吊裝鋼梁、安裝屋面、再安裝設備的順序,后期進行設備安裝時將無法搭設工作面,且室內黑暗目視難以操作。
重型的物料(軌道、貨架、桅桿、頂座等)無法通過人力起吊,必須通過機械輔助,受建筑物框架梁高度的影響,梁澆筑完成以后,吊車無法進入庫內進行吊裝。
由于建筑為內天溝排水,鋼梁邊緣支座離天溝內墻面只有15cm,空間非常狹窄,精度要求高,吊裝后無法再次噴涂。為此,鋼梁防火粉刷在地面進行,吊裝前計算鋼梁的重心,在構件上做出明確的標注,吊裝時吊點的選擇保證吊鉤與構件的中心線在同一鉛垂線上,同時,由于梁跨較大,梁側向剛度小,腹板寬厚比較大,為防止構件扭曲和損壞,采用雙機抬吊時,在兩機大鉤中間拉一跟鋼絲繩,在起鉤時兩機距離固定,防止互相拉動。
鋼梁吊裝及結構系桿安裝完畢后,屋面檁條安裝前,在高空進行設備安裝。聘請專業的高空作業隊伍,對庫頂的消防支管、照明燈具線路、弱電線路進行安裝,待設備安裝完畢后,才吊裝封閉天面結構。
受建筑物框架梁高度(梁底高度4.5m)的影響,整體結構完成以后,吊車無法出入。經參建多方探討后,決定在出入口的框架梁上設置后澆帶,形成了寬7.5m,凈空高9m的入口,方便吊車與物資進出。
在倉庫內作業,面臨高差及倉庫進深過大的問題,入庫區平臺高度為±0.00m,倉儲區底板高度-4.5m,無坡道供吊車下到倉儲區,且倉儲區進深達50m,吊車司機的視野不佳,小吊車的吊臂也無法深入倉儲區北面進行起吊。故安排了兩臺吊車,一大一小,從入口進入后,在±0.00m的入庫區內,大吊車將小吊車吊入倉儲區內,由小吊車在倉儲區進行吊裝作業,待貨架及相關設備安裝完畢后,大吊車把小吊車吊出,再澆筑框架梁,實現了庫內貨架吊裝,且多家施工單位能共享吊車,減少了工作面的需求。
由于屋面吊裝安排在吊掛設備安裝后,所以設備在安裝過程中無屋面遮擋,項目地處東南沿海,施工時間在夏天,臺風暴雨多發,高空作業風險大,積水漏電隱患多,為防止受潮,電線安裝安排到天面封閉前進;作業期間,留意天氣預報,高空作業,管道吊裝避開惡劣天氣;做好雨水天、刮風天的應急預案;預備抽水泵,防止庫區積水,部分怕水的設備做好防水措施。
庫內安裝涉及專業多,多工序多平面同時進行,為保證安全,安排了從上到下,從大面到局部的安裝順序,二次結構完成以后,先吊裝屋面鋼梁,然后進行鋼梁下消防噴淋支管,燈架的安裝,再安裝消防的總管,封裝屋面板,室內吊裝高架庫貨架,安裝軌道、安裝每個貨架的消防支管與附屬設備,最后封閉內天溝。
本文設計的負一樓高架立體倉庫吊裝方案,并嚴格按照該方案施工,結果證明能有序、高效地進行地下室貨架安裝,能有效保障人身和設備的安全。